后记

    好久不见的读者好久不见。

    初次相见的读者初次相见。

    我是本作的作者兔月山羊。咿呀咿呀,感觉距这次出刊之前过了好长一段时间了呢。

    比起前作《Lastsavior》,这次的新刊几乎间隔了一年左右呢,绝、绝对没有偷懒哦,绝对没有。这次的作品是我兔月迄今为止从未写过的类型,所以在写之前做了一些预习。虽然一直在琢磨本作的构成,但是好像花费了一些时间。

    自出道以来,写了《反文字的数秘术师》与《Lastsavior》两部能力战斗的我这次描写的是头脑战。

    虽然构成比较复杂,但是读起来也还算是简单易懂。

    用沉昏昏的大脑来读书也能顺利的将内容记在脑海里,想一想这种演示方法还真是相当的困难呢。不过挑战一下也非常有趣。

    这有趣的心情并非是我自命不凡,只要身为读者的大家也拥有这种心情的话应该也会认为很幸福吧,您觉得如何呢。

    那些读过后记的读者们我就不跟你们说了,这个故事虽然是悬疑、推理小说,但并没有有一些善良的侦探角色登场。这本小说讲的是不被法律与常识这种社会规范囚禁,关键时候能如恶魔一样用妙计对抗凶恶的犯罪者主人公的故事。

    他是一个连绝望的剧本一起将原有的概念打的支离破碎之人。

    正是以这种主人公为要求,我才将作品名定为《邪之制裁者》。

    各位读者眼里的主人公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改一改话题,说点废话。读者读了之后应该有想过「哦呀?」之类的吧,我事先有料到哦。校阅桑也有对我提出过质问,不过,关于那方面还好不是太严重,所以我想这地方就用本编的补充吧。

    首先是关于本作中莉汐所说的「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的定义。

    虽然之前我认为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指的是「人质对犯人拥有好感」,不过这只是「症状的其中之一」罢了。在手上的参考书,科学警察研究所、犯人行动科学部到处都有有关的书籍,根据书本上的知识,斯德哥尔摩症候群会演变成下一步的三个感情中的其中一个,或者从以上阶段到下一个阶段。

    ①人质对犯人拥有肯定的感情。

    ②人质对警察拥有否定的感情。

    ③犯人对人质拥有肯定的感情。

    这次,作品中的类型是②的情况。所以在场上,莉汐才说学生们患上了斯德哥尔摩症候群。

    下一个就是有关之前本作里莉汐所说的「统计分析」了。

    在过去类似事件的发生状况的统计下,以分析结果作为根据然后对有关犯人形象进行推论,这种方法被叫做「统计Offenderprofilingorcriminalprofiling」。

    关于这个统计手法,莉汐有说过日本警察一般使用的是最小空间分析手法,只有海外的FBI之类的才用这种方法,而日本的警察对这种方法并不是很熟悉。日本使用的方法主要以数量化Ⅲ型与Correspondence分析、最适尺度发之类的统计手法为主。理由有很多,但最大的理由还是因普通人能不能持枪的环境而异,单纯的用FBI式的统计方法来解析日本的犯罪应该是比较困难的。

    在本作登场的日本警察机构采用了FBI式、日本式两方面的设定。社会也变成了枪械管制不像以前一样严格的社会了。实际的日本警察跟FBI采用的统计手法并非完全一样,请大家不要误解。

    到最末尾了,首先我对为本作品的出版尽了很大一份力的大家深深的表示感谢。还有一边「这也不是那也不是。」百般挑剔的编辑桑配合我改了好久好久的原稿,真是给你添麻烦了。

    以及负责插画的二リツ桑。

    多谢你帮我画了超cool超帅气的插图。当画好的角色形象放在我眼前时,我身为作者,却说出了「这家伙的脸原来长这样啊。」不禁的露出了惊讶的表情和感动。接到人设的时候最让我吃惊的是,那种跑龙套只说说话的女孩子竟然也有人设了。有人设了!

    最后,对于正握着本作的读者们。

    我兔月认为大家的存在比任何都珍贵。

    如果我的挫作可以让大家在人生之中欢乐一时的话那真是我三生有幸了。

    下一卷我也会继续加油的,还有劳大家给我赏脸了。
友情链接